
郑板桥木板水印
此宝规格65*41cm,由郑板桥所做。郑板桥原名郑燮,字克柔,号理庵,又号板桥,江苏兴化人。他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(1693 年),自幼家境贫寒,但勤奋好学。康熙末年中秀才,雍正十年中举人,乾隆元年中进士。曾先后担任山东范县、潍县知县,在任期间关心民生疾苦,因开仓赈济灾民等事得罪上司,最终于乾隆十八年(1753 年)罢官归乡,以卖画为生,卒于乾隆三十年(1765 年)。
郑板桥以画兰著称,他的画注重师法自然,观察细致入微,所画兰草疏密有致、挺拔秀丽,飘逸多姿、清新淡雅,通过笔墨变化表现物体神韵质感,强调 “意在笔先”“趣在法外”。
此宝为木板水印,木版水印技艺起源于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,因采用木制版、水调色的特殊工艺而得名,2006 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其技艺能精准呈现作品的笔墨神韵、色彩层次与细节,如画中兰草的飘逸,以及笔墨浓淡枯湿变化,整个过程需经勾描、刻版、印刷等多道工序,全由手工完成,融入工匠的技艺与情感,使复制品具独特艺术价值。
整个过程先是将原作置于透明白纸下,工匠依原作线条与色彩变化,用毛笔在纸上精准勾描,分色分版,为刻版做准备,然后把勾描好的画稿反贴于木板,刻版工匠用刻刀依线条与轮廓雕刻,通过不同刀法表现原作的笔触与质感,最后依据原作色彩与层次,调配墨色和颜料,在刻好的木版上涂抹,再将宣纸或绢帛覆盖其上,用棕刷等工具轻轻刷印,使颜色转印到纸上,经多次套印完成复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