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康熙通宝
康熙皇帝在位期间(1661年-1722年),清朝政治逐渐稳定,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。为了规范货币制度,满足市场流通需求,加强经济管理,朝廷大力推行统一的货币铸造,康熙通宝应运而生。
康熙通宝背浙是清朝康熙年间浙江钱局所铸造的钱币。正面为“康熙通宝”四个汉字,以楷书书写:字体端庄规整。背面穿孔左侧为满文“宝”,右侧为满文“浙”,用来标明铸造局为浙江局。
采用传统的翻砂铸造工艺,先制作母钱,再用母钱翻制砂模,然后浇铸铜液成型。经过打磨、修整等工序,使钱币表面光滑,轮廓规整。
此枚康熙通宝直径为 26.6mm.重4.1g,品相较好,磨损轻微,非常难得。
康熙通宝的钱文“康熙通宝”四字,采用汉文楷书,字体规整、端庄。“康熙”二字体现了当时的年号,代表着康熙皇帝的统治时期,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。同时,钱币背面多为满文或满汉文对照,反映了清朝满汉文化融合的特点。满文用于标识铸造局,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满族文化的重视,也方便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管理货币铸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