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清龙币玉宫钱馆藏
大清龙币是清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尤其是光绪、宣统年间所铸的机制铜元、银元。这些钱币币面多铸有龙纹图案,龙,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皇权与威严,将其铸于币面,彰显了皇家的至高无上。在工艺上,龙币融合了当时先进的铸币技术,每一处线条、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,展现出高超的制作水准。比如大清银币,其正面“大清银币”四字端庄大气,上下分别印有宣统第三年满文和汉文,左右为束花一对;背面为蟠龙和英文“ONEDOLLAR(一元)”,中央“壹圆”二字清晰醒目 ,蟠龙图案更是栩栩如生,有长须龙、短须龙、曲须龙等多种样式,各具特色。
宫钱与普通流通货币不同,它主要用于宫廷内的庆典、装饰、赏赐等活动。宫钱的制作往往更为精美,用料考究。其起源可追溯至汉代,在清朝发展至鼎盛。清宫钱铸造始于雍正时期,起初由地方铸造进贡,后来由大清内务部“造办处”直接交由户部工部铸造“内廷制钱”,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宫钱 。宫钱的钱文书体讲究,多采用楷、隶、篆三体,彰显皇家尊贵与威严,不会出现草书、行书类书体。其背面常铸有“天子万年”“天下太平”“龙凤呈祥”等吉语,表达着美好的祝愿。如乾隆时期的“天下太平”宫钱,早期制式铜质精纯,文字笔挺有力,工艺精湛,是宫钱中的经典之作。
《大清龙币玉宫钱馆藏》将这两种极具特色的钱币汇聚一堂,让人们得以近距离欣赏它们的魅力。这些钱币不仅是收藏爱好者眼中的珍品,更是研究清代历史、经济、文化、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,透过它们,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沧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