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清铜币 户部鄂字版
鄂币传奇:这枚“鄂”字大清铜币,藏着百年心跳
指尖触到铜面的刹那,像碰着了1906年的温度。包浆温润如老玉,不是岁月的痕,是时光熬出的蜜——湖北造币局的炉火、张之洞办洋务的那股劲,全封在这方寸里。
正面“大清铜币”四字带股硬气,哪怕蒙了些尘,仍见皇家铸币的讲究。最打眼是中心“鄂”字,像块红铜印章铆在币心。这是湖北造币局独有的记号,当年西洋机器第一次在楚地转起来,工匠们把“师夷长技”的野心、楚地人的扎实,全融进了这笔划里。
翻过来,龙纹像刚从百年梦里醒透。鳞爪破锈而出,每片鳞都亮着光,像撒了把碎银;火焰纹缠在龙身,弯弯曲曲藏着老讲究。懂行的都清楚,1906年清廷收了铸币权,鄂字版一下子少了大半,如今能见到这样龙纹清晰的,比找光绪年的老茶盏还难。这龙,是想把晚清最后那点威风,全亮给后人看。
包浆里藏着故事呢。或许它曾躺在汉口茶商的钱袋,听长江船鸣;或许跟着货郎走武昌巷弄,换过糖人;甚至见过辛亥革命的火,被人攥在手心闯过乱世。摸上去,像摸着百年前的烟火——洋务派的理想、码头的闹、老城的钟,全在这层浆里活了。
对藏家来说,这哪是铜币?工艺上,西洋机器撞出中式龙纹的巧;存世量,经了战乱流散,全品鄂币比熊猫金币还稀罕,拍卖行里见一次抢一次;更要紧的是,它是能攥在手里的历史,不是书本字,是带体温的时光。
举牌时,你握住的不只是铜币。是1906年的炉火,是张之洞的雄心,是藏界抢破头的机会。这枚“鄂”字币正等你接棒,续写百年缘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