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恽寿平《扇面花鸟图》
恽寿平(1633-1690),初名格,字寿平,后以字行,更字正叔,号南田,别号众多,如白云外史、云溪史等,江苏武进人,是“清初六大家”之一,创常州派,为清朝“一代之冠”。他早年向伯父恽向学画山水,中年后转以画花卉禽虫为主。
此幅花鸟图虽难以确定具体创作时间,但应是其专注花鸟期间,发挥没骨技法、追求淡雅超逸风格的产物。恽寿平的扇面画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他的艺术生涯早期,大约在1650年左右,此幅经典之作画面以扇面为形式,罕见且布局精巧。主体是一只姿态优雅的白色鸟,可能是绶带鸟,它栖于梅树枝上,羽毛洁白,尾羽修长,头顶羽冠细致,眼神灵动梅树枝干曲折,其上点缀鲜艳红梅,或盛开或含苞,旁边还穿插几枝竹叶,翠绿欲滴。背景为浅黄色,简洁素雅,突出主体。画面左下角有“寿平”落款及钤印,彰显作者身份。
恽寿平创造性地恢复和发扬了“没骨”写生花卉的传统。此画中,梅枝、花朵、竹叶以及鸟的羽毛等,都未用明显线条勾勒轮廓,而是直接以色彩点染而成。比如红梅花瓣,用色渲染出浓淡变化,生动展现花瓣质感与形态;与的羽毛通过细腻的色彩晕染,表现出蓬松柔软之感。
设色清新典雅,红梅的红色鲜艳却不艳俗,与白色鸟羽、绿色竹叶、浅黄色背景相互映衬,和谐自然。色彩运用既注重写实,展现物象的固有颜色,又融入作者主观处理,营造出明快、雅致的画面氛围。整体画风清新秀逸、简洁明快,具有浓郁的文人画情调韵味。不追求工细雕琢,却在简洁的画面中传递出自然生动的气息,体现出恽寿平“以似求不似”的审美理念,在形似基础上更强调神似,追求物象的内在神韵。画中的鸟,若为绶带鸟,常寓意长寿、吉祥 ,因“绶带”与“寿带”谐音。梅花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坚韧不拔、高洁不屈的品格,冬季绽放,迎霜傲雪。竹子代表君子的气节,有正直、谦逊、坚韧等美好寓意。三者组合,不仅营造出优美的画面,更寄托了吉祥、高洁、坚韧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美好祝愿。
恽寿平的花鸟画在中国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,他开创的常州派影响波及大江南北,当时“无论江南江北,莫不家家南田,户户正叔”。其没骨花鸟技法和清新淡雅的风格,为后世花鸟画创作提供了重要借鉴,众多画家受其影响,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。